【医学小常识】胃食管反流,试试中医方法!
本期专家: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综合内科主任医师 张厂
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,典型症状为反流、烧心,不典型症状有咽部异物感、胸痛等,令患者非常不适。治疗胃食管反流,西医主要使用抑酸药,其可抑制胃酸分泌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反流、烧心症状,但不少患者反映,长期服用抑酸药效果不佳。
导致这一现象的常见原因有三点。首先,胃食管反流不仅是酸反流,还有弱酸和非酸反流,如果是后两种情况,服用抑酸药作用不大。其次,胃食管反流是胃酸往上反才会引起症状,解决之道在于让胃酸待在胃里不“出格”,而非直接切断泌酸的源头,否则一旦停药就容易反复。再者,本病与饮食、情绪关系密切,需要将人视为整体进行治疗,仅靠服用抑酸药物,效果只能“时有时无”。更要提请注意的是,胃酸是胃液的生理性成分,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等。如果一味抑制胃酸分泌,不仅会削弱胃的消化吸收能力,长期服用还可能会增加萎缩性胃炎、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风险。因此,面对胃食管反流治疗中出现的效果不佳、反反复复且存在治疗矛盾的情况,中医药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。
胃食管反流症状表现多样,中医病名需要细分。典型的反流、烧心,归属中医“吐酸”“嘈杂”范畴;胸骨后疼痛,属于“胸痹”范畴;咽部异物感属于“梅核气”范畴,病因病机、治则治法、遣方用药有其差异。
1.吐酸
古人并没有胃泌酸为生理常态之说,如果将“吐酸”看作单纯的胃气上逆,“挟酸水上泛”所致,则有混淆中西概念之嫌。个人将其病机归结为“酸由肝木之甚,吐因胃气之逆”。
1.1“酸”由肝木之甚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篇》有言:“东方生风,风生木,木生酸,酸生肝。”若五行平和,则体内五味不显;因“酸肝相合”,若见“酸” 味,必由肝木之甚。
泛吐酸水者,临证确如“诸呕吐酸……皆属于热”所言,常由火热克金、金不制木。因肺金受肝火反侮,除“吐酸”外,可见胸膈烦热、右脉寸部偏浮等,可以左金丸或合黄芩泻白散治之。泻热之外,若土极似木,食滞土壅而作酸者,当消导助化,参用保和丸之治“嗳腐吞酸”;如土壅而兼木郁,消导之外应兼疏木郁;若为上热下寒、寒热错杂者,可予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;土虚木旺者可抑木扶土,以戊己丸合小建中或痛泻要方化裁;若肝肾阴血亏虚、木失涵养而亢甚者,可以滋水清肝饮、一贯煎之法等平补敛降;仅为木甚,非因热作酸者,可选用乌贝散,而不可径投左金丸。
1.2“吐”因胃气之逆
吐因胃气之逆,可用旋覆花、代赭石、半夏、枇杷叶、柿蒂等和胃降逆以治标,而胃逆之本可求于脾、肺、肝、胆等,每可由饮食、外感、情志、本虚等所致。若脾虚食积,应健脾消积,治如《证治准绳》之健脾丸;若湿热阻滞中上二焦,可以苏叶黄连汤加减;若外邪束表,肺气宣降失常,致胃气上逆,应解表降逆;若情志不遂,肝气犯胃,则应疏肝和胃;若郁热伤胆,胆热犯胃,应清解郁热、降逆和胃,方选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。
2.嘈杂
西医所言胃食管反流病的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感,而传统中医所言“烧心”多指胃脘部不适,为“嘈杂”之象,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,二者均常可见到。
现代人大多活动不足、又喜食肥甘厚味,工作压力大、情绪紧张,胃病多郁、多实、多热。因此,治疗“嘈杂”时,可参用田德禄教授“清降”理论,以蒲公英或连翘清解郁热,同时应用降气和胃之品,如枳壳/枳实、大腹皮、槟榔、刀豆子、秦艽、虎杖等。对于自诉胸骨后灼热的患者,可视其为上焦热盛,其人多见右寸浮滑,可以黄芩泻白散甚或白虎汤治之,清泻上焦浮火;脉沉者可治以栀子豉汤法,宣清郁热。
3.胸痹
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有胸骨后疼痛感,是引起非心源性胸痛最常见的原因。若发病日短,痛无定处,其病仍在气分,应以柴胡疏肝散之法理气疏散;若痛有定处,或以刺痛为主而不著者,此属“肝着”病范畴,临床中可以旋覆花汤、颠倒木金散或瓜蒌等配合使用。胸骨后疼痛日久或刺痛者应视为血瘀之象,若血瘀较著者可参照血府逐瘀汤之法。
4.梅核气
咽部异物感属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最常见的症状,在中医疾病中属于“梅核气”范畴,是指患者常自觉咽部有异物感,吞之不下,吐之不出。梅核气的主要病机当为肝肺胃不和,气郁痰阻,胶结于咽。选方用药可选半夏厚朴汤合《温病条辨》上焦宣痹汤,并可取用甘露消毒丹之射干、贝母。
5.日常饮食、生活保健
为防止胃食管反流的发生,应尽量减少摄入烟、酒、浓茶、咖啡、巧克力、薄荷糖、大蒜以及过于甜、酸、咸等食物,并避免餐后三小时之内平卧或弯腰。另外,由于本病与不良情绪状态,尤其是长期紧张焦虑密切相关,因此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。
下一篇: 【医学小常识】别让尿酸偷偷伤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