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· 健康课堂 · 科普园地

健康课堂

【秋季养生】春困秋乏,秋天是真的乏吗?饮食起居怎么做?

作者:曹云松 来源: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 发布时间:2020-10-28
字号: + - 14

  本期专家:

3.jpg

曹云松

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

经开区院区 主治医生

  医师简介:主治内科疑难杂症,肾脏相关疾病。主张中医为主,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。

  俗话说:“春困秋乏夏打盹,睡不醒的冬三月。”随着秋季的来临,天气逐渐转凉,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秋高气爽、天高云淡的景象,但是,很多朋友并没有出现心旷神怡、精神百倍的感觉,而是四肢乏力、头晕脑胀,每天好像睡不够的样子,在上班迟到的边缘徘徊。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“秋乏”呢?秋天是真的乏吗?下面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问题。

  首先来讲,秋乏这个情况确实存在,大部分人会出现四肢乏力、头脑昏沉、精神萎靡、哈欠连天的情况,这是因为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潮湿,一方面我们会大量出汗,体内代谢加速增快,过度的消耗人体能量,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,本身季节的更替需要人体做出相应的反应,这样才能适应环境变化,秋季的困乏是夏季过度消耗之后的补偿性反应;而另一方面,夏季因为天气炎热,很多人需要吹风扇、开空调、喝冷饮、吃烧烤,这样的夏季过的才带劲,可是我们都知道,这样的饮食方式是不对的,而该出汗的时候没有适当的出汗,反而因为这些冰凉寒冷之气将汗液闭塞在体内,而且还会伤及脾胃,所以出现痰湿内停的一种状态,痰湿内停就会出现身体发沉、乏力困重的感觉。所以说,秋季的困乏既是对于夏季过度消耗的一种补充,也是对夏季人们不注意生活方式的一种小“惩罚”,其实就是人体对于自然界环境变化的过渡现象。

  其次,从中医角度来讲,秋季是人体阳气由外放逐渐收敛下降的过程,而由于体内可能存在着夏季产生的痰湿、寒气等病理产物,就会出现身体沉重、乏力、软绵的症状。而且,进入秋季之后,日照时间逐渐缩短,而很多人的生活习惯还处于夏季的状态,从饮食不节制到睡眠时间过短,这个时候再加上因为天气气温下降,而秋燥之气侵袭人体的话,就会出现秋乏的一系列症状。秋乏的出现,不仅提示人们要注意随着季节的变化增加衣物,改变生活习惯,还要求人们要顺应自然,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动祛除秋乏的状态。

  那么饮食起居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祛除秋乏呢?早在《黄帝内经》就说过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”大概意思就是,秋季应该早睡早起,让情绪安定平静下来,收敛夏季的时候向外散的神气,不要再剧烈运动,大量出汗,如果不听话,就会在冬天发生拉肚子,而且会造成冬天肾精闭不足的情况,秋季的养生之道要突出“收”,也就是说向内部收敛下降,滋养我们的精气神。这个时候,先别急着贴秋膘,夏季吃的肥甘厚腻还没有代谢完全,这个时候贴秋膘,不但不能正常吸收运化,反而加重痰湿,所以饮食要清淡易消化,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如奶类、蛋类、瘦肉类、豆制品等,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如水果、蔬菜等。中医认为,秋季是肺脏所主的季节,与白色对应,可以多吃一些梨、莲藕、杏仁、银耳、山药、荸荠、萝卜等,起到润肺、补肺、养肺的作用。

  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运动,比如慢跑、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让身体动起来,多做几个扩胸运动或者伸懒腰,可以有助于气血的流通。此外,还要注意保持情绪乐观、平和,收敛自己的情绪,有利于肝气的舒畅和肺气的下降收敛;而尤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睡子午觉对于缓解秋乏至关重要。中午应适当休息30分钟左右,提神醒脑、补充精力,晚上应在11点前入睡,保证夜间处于熟睡状态。从饮食、运动、睡眠、情绪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调理,一定能够顺利的解决秋乏的问题,从容的步入冬季。

相关医生

曹云松 副主任医师

擅长:

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,能够将中医经方与时方结合应用,辨证施治,突出中医特色,应用经典理论治疗 -->

Baidu
map